孩子语文期中考文言文失分多,咋办?
有家长与我联系,说孩子其他方面问题不大,就是文言文失分很多,严重影响了成绩,问我有什么办法。
办法是有的,但是先得找到孩子失分的原因,才能对症下药。
文言文考试失分,虽然题型千变万化,但是万变不离其宗,主要考三方面的内容:理解,记忆,运用。失分不外乎三个原因:读不懂,记不住,用不了。
举几个例子吧。
第一,关于理解——读不懂。
比如《杨氏之子》这一课:
梁国杨氏子九岁,甚聪惠。孔君平诣其父,父不在,乃呼儿出。为设果,果有杨梅。孔指以示儿曰:“此是君家果。”儿应声答曰: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。”
这篇文言文,考试时经常出一道断句题,看孩子是否理解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”的意思,通常以选择题出现:
这句话的意思是: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。因此,要把“夫子家”与“禽”字之间断开,如果把“家禽”连起来读,就变成“家中驯养的禽鸟”的意思了,而孔雀是绝不会成为家禽的。故正确答案是B。理解了这一层意思,就不会错了。
第二,关于记忆——记不住
以《论语》为例:
子曰:“由,诲女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
这句话中共出现六个“知”字,前五个都读第一声,唯独第六个读第四声。因为前五个“知”都是“知道”的意思,第六个是个通假字,通“智”,意思是“智慧”。
如果不理解这些“知”字意思的区别,读音就容易记错了。
文言文中,多音字,通假字、古今异义词、一词多义、 词类活用,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记忆的,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,就能很轻松地记住了。
第三,关于运用——用不了
以《北人食菱》为例:
北人生而不识菱者,仕于南方,席上啖菱,并壳入口。或曰:“食菱须去壳。”其人自护所短,曰:“我非不知,并壳者,欲以去热也。”问者曰:“北土亦有此物否?”答曰:“前山后山,何地不有?”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,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。
这篇文言文经常出这么一道题目:试用一句话评价文中的“北人”。答这类题型有三招:
招数1:认真审题,找主干,抓关键, 弄明白题干到底问的是什么。
招数2:通观全文,了解每段大致内容,然后整体考虑。
招数3:筛选、提取,整合文段有效信息,选准切入点理解归纳。
很显然,答案就在“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”这句话中,但是必须进行提取与整合。可以引用原文答题:北人是一个“强不知以为知”的人。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回答:北人是一个不懂装懂的人。
文言文考试失分怎么办?这是个很专业的问题,需要专业的人来回答,一篇小文章很难讲清楚透彻。
今天晚上19:30,特级教师张祖庆与高级教师蒯威将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深度对话——读透《世说新语》,轻轻松松搞定文言文!
为什么是《世说新语》呢?
第一,是因为小学语初中教材里很多的文言文都选自《世说新语》,比如四年级的《王戎不取道旁李》,五年级的《杨氏之子》,七年级的《咏雪》与《陈太丘与友期》;
第二,因为《世说新语》是初中的阅读书目,不少考题就出自这本书;
第三,因为《世说新语》的篇幅与难度都适中,适合孩子作为文言文的入门读本。
文言文是个工具,读多了,用多了,就熟了。
具体怎么读《世说新语》,才能提升孩子的考试能力,让孩子少失分,甚至不失分呢?今天晚上19:30,且看张祖庆与蒯威两位老师支招!
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茫茫人海中,永不失散进入公众号主页——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——点击“设为星标”(或在右下点个“赞”“在看”)